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,人们从它的“侧影”中,能够汲取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。25日,在雷锋广场(莱州)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,草辫、毛笔、面塑、形意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捧。
毛笔:韵味十足 以笔会友
在莱州毛笔的展会现场,挂满了款式不一、大小不同的毛笔,展会现场散发着古韵丹青的味道。
记者了解到,“莱州毛笔”有大、中、小楷狼毫、羊毫等600个左右的品种,200余个规格,一支毛笔根据大小的不同选材不同,从选料到制成,经过选、配、垫、梳、圆、修、捋等120多道工序。在展会的现场,记者看到喜欢毛笔的以老年人居多,而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老年人,见了面居然都还认识。“我们以前在老年大学的书法培训班学习过。“毛笔为媒”,这两位在展会现场偶遇的老人,走到了展会旁的广场上畅聊起来,神情中透露着欢喜。
面塑:“色香味”俱全 不流连也难
在莱州面塑的展会现场,一座高约一米左右、四周盘旋着“彩龙”的面塑得到市民们的追捧。“鲍氏面艺”的传承人鲍新燕告诉记者,此前她为了欢庆“十八大”特意创作的,56条彩龙围绕着一个中心,寓意民族团结,为了欢庆月季花节,她又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重新进行了制作。“面塑周围的彩龙都掺有秘制配料,有着防腐的效果,可以说,这座面塑既是观赏品,又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纪念品。”
展览桌上摆放着“鸳鸯”、“面鱼”、“梁龙”等各种款式的面塑,来往市民不时为这些款式新颖的面塑而驻足,一些年幼的孩子,更是一边欣赏着一组名为“十二生肖”的面塑,一边吃着“巧饼”,神情中流露着节日的欢乐。
草辫:不仅是挎包 还可做装饰品
莱州草辫是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经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延续发展。在雷锋广场的展会上,以淡白和乳黄的基调为主,配以多种颜色装饰的莱州草辫产品,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关注。
市民陈洁说,此前她对莱州草辫的了解仅限于“名气大”、“花样多”,除此之外便一无所知。“想不到草辫从民国时期就受到人们喜欢,且还分为沙河白、沙河黄、沙河锯条、莱州花等款式。这些手工艺品,拥有着如此丰厚的文化内涵,我突然觉得,它们并非只能被当做一个挎包来对待,还可以挂在家中当做装饰品。”
市民喜好不同 从“非遗”中各取所需
莱州林氏形意拳作为一个颇有名气的拳种,也受到了一些中年人的追捧。“快到了40岁,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了,想找种方式锻炼一下,像太极之类的,自己还静不下心来练习,我觉得形意拳挺适合自己的。”今年38岁的李涛告诉记者。
展会上的烟台市级项目杜氏烧烫伤疗法、莱州市级项目张氏正骨也有不同年龄段、不同喜好的市民们在询问。一些关节有所不适的市民,“张氏正骨”的传承人帮忙进行了现场按摩,没过多久就感觉身体舒适了很多。雷锋广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,可谓是“非遗”古韵“飘香”月季城,不同需求者各有收获。